霉素,青霉素,溶液,酸中毒,呋喃
提問: 小女拉肚子
●患者性別:女●患者年齡:6個月●本次發病及持續的時間:5天●目前一般情況:拉不消化糞便●病史:無●以往的診斷和治療經過及效果:腸炎膿細胞1-1●輔助檢查:無
医师解答: 小兒腹瀉的治療: (一)飲食療法 腹瀉時適宜的營養供應對促進疾病恢復,減少體重下降和生長停滯的程度,縮短腹瀉后的康復時間,預防營養不良都是很重要的。腹瀉停止后,繼續給予營養豐富的飲食,并每日加餐1次,共2周,以期趕上正常生長,營養不良兒或慢性腹瀉的恢復期需時更長,直至營養不良恢復。 (二)護理 對感染性腹瀉應注意消毒隔離。注意嘔吐、排便和排尿的情況。按時喂水或口服補液用的含鹽溶液,掌握靜脈補液的速度。加強眼部護理,防止嘔吐誤吸。勤翻身,預防繼發肺炎。 (三)控制感染 病毒性腸炎以飲食療法和支持療法為主,不需應用抗菌藥。非侵襲性細菌所致的急性腸炎多為自限性疾病,僅用支持療法常可痊愈,但對新生兒、幼嬰、衰弱兒和重癥者仍宜使用抗菌藥。侵襲性細菌性腸炎一般均需用抗生素治療。1)大腸桿菌 慶大霉素、吡哌酸、氟哌酸、呋喃唑酮、某些頭孢菌素、復方新諾明、黃連素、氨芐青霉素等。2)胎兒空腸彎曲菌 紅霉素、慶大霉素、氨霉素、呋喃唑酮、氟哌酸。3)小腸結腸炎耶爾森菌 慶大霉素、氯霉素、氟哌酸、復方新諾明。4)鼠傷寒沙門菌 氨芐青霉素、慶大霉素、環丙氟哌酸、頭孢唑肟、頭孢噻甲羧肟。5)金黃色葡萄球菌 停用原來的抗生素,可用萬古霉素、半合成耐青霉素酶的新青霉素(如苯甲異惡唑青毒素、鄰氯青霉素或雙氯青霉素)。6)偽膜性腸炎 萬古霉素、滅滴靈(甲硝噠唑)、桿菌肽。7)其他 真菌可用制霉菌素或克霉唑。梨形鞭毛蟲用滅滴靈、呋喃唑酮。 (四)液體療法 口服補液 可用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的口服液(WHO ORS)少量頻服,在8~12小時將累積損失補足。輕度脫水約需50~80ml/kg ,中度脫水約需80~100 ml/kg。靜脈補液 用于中度以上脫水或吐瀉重或腹脹的患兒。 (1)第1天補液 1)總量:包括補充累積損失量、生理和異常的繼續損失量。一般輕度脫水約90~120ml/kg,中度脫水約120 ~150ml/kg,重度脫水約150~180ml/kg,可根據具體情況進行調整。2)溶液種類:溶液中電解質溶液與非電解質溶液的比例主要根據脫水性質而定。3)輸液速度:主要決定于脫水程度和大便量。4)糾正酸中毒:因重度脫水多伴有重度酸中毒,可用1.4%碳酸氫鈉,兼有擴容和加快糾正酸中毒的作用。5)鉀的補充:一般患兒按每日3~4mmol/kg(相當于氯化鉀200~300mg/kg),缺鉀癥狀明顯者可增至4~6mmol/kg(相當于氯化鉀300~450mg/kg)。輕度脫水可分次口服;中、重度脫水可予靜滴。氯化鉀靜滴濃度不得超過0.3%(40mmol/L)。補鉀一般持續4~6天,嚴重缺鉀者應適當延長。6)鈣和鎂的補充:可給10%葡萄糖酸鈣5~10ml 靜脈緩注,必要時重復使用。個別抽搐兒用鈣劑無效,應測定血清鎂,并用25%硫酸鎂每次0.1ml/kg,深部肌肉注射,每6小時一次,每日3~4次,癥狀緩解后停用。 (2)第2天及以后的補液 經第1天補液后,主要是補充生理的和異常的繼續損失量,繼續補鉀,供給熱量。一般可改為口服補液。若腹瀉仍頻或口服液量不足者,仍需靜脈補液。 (五)對癥治療 1)腹瀉 一般不宜用止瀉劑,對經治療好轉、中毒癥狀消失而腹瀉仍頻繁者,可試用鞣酸蛋白,次碳酸鉍等收斂劑。蒙脫石粉具加強、修復消化道粘膜的屏障作用;并能固定、清除各種病毒、細菌及其毒素,適用于各型腹瀉,每日3~9g,分次于兩餐間加水搖勻口服。2)腹脹 宜早期補充鉀鹽預防。必要時用新斯的明肌注和肛管排氣。3)嘔吐 可用甲氧氯普胺(胃復安)、氯丙嗪等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yslzkq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